CS 非物質文化遺產 ─ 紮作技藝











紮作技藝於2017年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。
$2.20:紮-按紮作品形狀,用竹和竹篾紮成骨架,並以紗紙條和漿糊固定。郵票展示紮作師傅用紗紙條綁牢竹篾,紮成獅頭的骨架。
$4.00:撲-剪裁紗紙至合適尺寸,塗上漿糊,再將紗紙撲在骨架上。郵票描繪紮作師傅沿著骨架用紗紙貼出獅頭整體輪廓,並展示完成「撲」工序後的獅頭半製成品。
$5.40:寫-即繪畫圖案及花紋,行內又稱為 「寫色」、 「出色」。一些紮作品,例如獅頭,還會塗上一層光油,使外觀更光亮。郵票描繪紮作師傅手持毛筆為獅頭畫上花紋,展示完成繪畫後的獅頭。
$5.50:裝-將不同紮作構件組合和配置各類裝飾,例如花邊、大絨球等裝飾紮作品,令作品更美觀生動。郵票描繪紮作師傅用工具把絨毛球固定,以及展示製作完成後的獅頭。
10元郵票小型張:展示兩座花炮及常見的紮作工具和材料,包括剖刀、唐尺、竹篾及剪鉗等。大型花炮是香港民間祭祀習中造型壯觀的紮作祭品。花炮支架和底座由厚重的竹條紮成,再於支架貼上
20元郵票小型張:展示兩組宮燈,以及「開篾」(以剖刀在竹篾中間切開)和紮骨架的技藝。宮燈原為宮廷使用,因此得名。常見的宮燈有四角、五角、六角或八角形的造型,每面貼上布、絹或綢,並畫有彩色圖畫,下方懸掛流蘇,精致華麗。郵票特別採用局部光漆印刷,增加光澤感和立體感。

發行日期:2025年6月26日
設計:李英志
承印者:法國 Cartor Security Printing

郵票面積:45mm x 30mm
郵票小型張郵票面積:88mm x 50mm
郵票小型張面積:135mm x 80mm
郵票齒孔:13.25(兩面邊直邊各有一個橢圓形齒孔)
郵票小型張郵票齒孔:14 x 13.5(兩面邊直邊各有一個橢圓形齒孔)






留言